勞資糾紛如何調解?發生勞資爭議時處理流程、爭議項目一次搞定(勞工篇)

勞資糾紛如何調解?發生勞資爭議時處理流程、爭議項目一次搞定(勞工篇)

文/潘穩中 律師

勞資糾紛常常是導致職場不和與工作效率下降的根源,有效調解這些糾紛不僅關係到勞工的切身利益,也攸關企業的發展。本文將幫助勞工在面對勞資糾紛時能夠知道該做什麼準備,讓勞工能有效維護自身權益。

勞資糾紛、勞資爭議是什麼?

其實勞資糾紛跟勞資爭議在法律上並沒有甚麼太大的不同,因此大家在理解上可以把這兩個詞視為同義詞來看。所謂「勞資糾紛」指的是員工跟雇主間關於雙方勞動契約或是廣泛勞動關係之糾紛。

勞資糾紛依照《勞資爭議處理法》第5條規定,又分為「權利事項」及「調整事項」。一般而言,實務上會進入調解的事項,90%以上都是「權利事項」,而所謂「權利事項」,可以理解為員工權利受侵害之事項,例如:老闆不給加班費、不給資遣費,或是老闆非法解雇員工等事項。至於「調整事項」指的是員工勞動條件的變更,例如:調整休假日、上班時間等事項,不過一般都很少發生。

發生勞資糾紛,產生爭議時我該怎麼辦?

在發生勞資糾紛或勞資爭議時,勞工應該要按順序處理下列事項,以利勞資糾紛之處理,以下本為會分點進行說明:

  1. 諮詢律師確認相關法律規範及法院見解,並條列式確立自己的主張及背後依據
  2. 蒐集證據
  3. 決定要走哪一個調解程序
  4. 做好勞資爭議調解準備

一、透過律師諮詢確立法律依據與主張

對於廣大的勞工朋友來說,一生可能只會遇到一次勞資糾紛,而在遇到勞資糾紛的時候,直覺反應都是先上網理解糾紛背後的相關法律規定及相關見解。很不幸的是,勞資糾紛雖然時常發生,但相關的勞動事件法、勞資爭議處理法等規定都屬於比較年輕的法律,且特別法眾多,再加上法院、主管機關可能有特殊見解,導致一般勞工朋友在法規理解上較為困難。因此建議大家,在一開始發生糾紛時,不妨適時花費幾千元的律師諮詢費用向專業的勞動律師諮詢,才能真正理解糾紛背後的法律規範及法院見解,才能維護自己的權利。

在跟律師諮詢完後,基本上勞工朋友們就可以條列式確立自己的主張及背後的依據,後續可以繼續蒐集相關證據。例如:老闆阿華因為覺得阿仁年紀太大,對公司產值低下,就刻意找阿仁的碴,然後隨隨便便就以能力不足為由資遣阿仁,此時阿仁如果諮詢律師後,就知道自己可以提起確認僱用關係存在之訴,並藉此給與雇主阿華壓力,逼迫阿華給予更多的資遣費,或是一定要繼續雇傭阿仁。而且如果阿華在調解後仍然拒絕雇用阿仁,阿仁甚至可以向法院聲請定「僱用關係存在之暫時處分」。

二、蒐集證據

在勞資糾紛或勞資爭議發生後,在向律師諮詢完相關法律規範及法律見解後,依照律師所整理出來的方向蒐集證據,可以蒐集的證據如下:

薪資明細

依照《勞動基準法》第23條第1項規定,雇主依法有提供員工計算工資之方式及相關明細,因此在離職或鬧翻前,就應該先行保留老闆給薪水的相關計算方式。當然,如果老闆都違法沒有給這些東西也沒關係,薪資存摺的轉帳紀錄也可以作為實際領取薪資的證據。

出勤紀錄

依照《勞動基準法》第30條第6項規定,勞工可以向雇主請求提供出勤紀錄的影本的。只是問題在於,員工如果跟老闆要的話,通常會被老闆覺得怪怪的,因此如果勞工不敢跟雇主索取出勤紀錄影本,或是雇主拒絕給予的話,也不用太擔心,可以先將出勤紀錄卡拍下來,至於其他的出勤紀錄,未來真的走進訴訟時,法院可以依《勞動事件法》第35條規定,命雇主提出所有的出勤紀錄。

勞工保險之加退保資料及勞退提繳資料

如果勞工所請求之案件是資遣費、給付退休金或是其他涉及勞保或勞退高薪低報的事項,可以向勞工保險局申請這些資料,這部分可以選擇持身份證臨櫃辦理,也可以至勞工保險局的網站,用自然人憑證申請。

自己與老闆或人資對話之錄音

勞資糾紛在一開始發生時,勞工跟雇主通常會先在公司進行第一輪的協調,這時候如果雇主沒有先行諮詢律師,就有可能會犯下戰略性錯誤,不小心承認自己不應該承認的事項,所以建議勞工朋友們在一開始跟老闆談之前,可以私底下將雙方的對話內容錄下來,這部分因為勞工朋友自己也是對話的一方,因此這樣的錄音是合法的喔!

其他可以佐證主張的證據

除了本文前面所述之相關資料外,舉凡公司的工作規則、獎懲辦法、員工守則、公司公告、電子郵件、通訊軟體對話紀錄、診斷證明、醫療費用收據等都應該蒐集起來,以便作為日後主張的佐證。

三、決定要走哪一個調解程序

勞資爭議調解 v.s 勞動調解

勞資爭議調解勞動調解
主辦方行政機關或其委託之民間協會法院
調解地點勞工局、民間協會辦公室等地法院
調解委員人數原則上1人原則上3人
調解委員身分民間人士擔任調解人1名法官(未來會成為承審法官)。
2名調解委員(資方、勞方代表各一)。
流程經驗上,於當事人申請後2周以內召開第一次調解。經驗上,慢的話,有當事人從聲請到第一次調解,等了2個月
特色召開時間快、調解委員意見難以給對方壓力。
召開時間可能很慢、法官可以在調解時給對方壓力。
適合案件給付工資、加班費、資遣費。
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。
確認雇傭關係存在之訴

勞資爭議調解適合的案件類型

若經過讀者自己或請律師判斷後認為,案件的事實、證據明確,雙方的爭執空間較小,或是雙方的爭執金額較小,例如:工資、加班費、資遣費、預告工資、休假等,這類型的案件糾紛金額大約在50萬甚至20萬以內,這時候建議讀者選擇勞資爭議調解,一來可以省時間,二來資方為了節省時間、律師費或是不想繼續耗下去,對於金額小或是事證明確的案件,通常會選擇直接和解。因此選擇勞資爭議調解較為便捷。

但如果經過讀者或律師判斷後認為案件的事實、證據不明確,雙方可能會有很大的爭執空間,或是雙方的爭執金額較大,例如:確認僱用關係存在之訴。這時候建議大家可以選擇法院的勞動調解,雖然等待時間較長,但是調解期間可以說服法官給對方壓力,盡量促成於調解中就和解的美事。例如:雇主阿華跟阿仁因為確認僱用關係對簿公堂,阿仁並因此聲請法院進行勞動調解,這時候法官如果適時表示他認為解雇不合法的機率較大,此時資方阿華就可能會退讓給予更多的資遣費,或是乾脆把阿仁請回公司上班。

四、做好勞資爭議調解準備

作好未來訴訟的準備

在調解的時候,需要先瞭解如果未來走進訴訟的時候,你的成本是多少(包括律師費、裁判費、耗費的時間、精力等等的),這樣在調解的時候才會有一個底氣是「就算走進訴訟,大不了多花多少錢」,進而會有一個底氣是「沒差,如果條件真的很爛,我寧願走訴訟」。這時候,才能站穩自己的腳跟,在協調時不會被未來的訴訟成本嚇到。

整理自己的訴求

將自己的訴求用條列式的方式整理出來,如果要計算資遣費或加班費,也預先計算出來並保留計算之公式或依據,如果有證據,也要一併帶至調解室,以備不時之需。

適時將自己的訴求及事由告知對方

我通常都會建議當事人,將自己的訴求及理由告知對方。為什麼呢?因為對方要知悉你的訴求及理由才能進行適當的準備,雙方在調解時才有心理準備及資料進行溝通。

因為通常人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,都會想說,我回去再諮詢律師或是上網查查資料之後再同意,這時候就可能要召開第二次調解。所以,我都建議當事人可以適時的將自己的訴求、所依據的事由告知對方,以利雙方能作適當的準備,有助於雙方現場能達成共識。

擬定可能成立之條款

如果調解成功,此時調解委員會把調解內容製作為筆錄,一旦雙方簽名,即會成為法律上有效的調解筆錄,調解程序就終止了。如果回家想一想發現:「啊!有某個條款忘記放上去」。這時候,對不起,您只能後悔莫及而已。
為了避免這樣的憾事,本文在此建議讀者可以預先製作您認為可能成立和解的條款,以利調解委員在製作調解筆錄時,能夠發表適當的意見。例如:

  1. 如果對方應該要付款,付款時間及條件為何?應該付到哪一個帳戶?
  2. 如果是分期付款,是否要約定一期未付,全部款項視為到期之條款?
  3. 雙方是否有斷尾條款?
  4. 雙方是否有保密條款?
  5. 非自願證明書要以勞基法上的哪一個事由開立?
  6. 如果一方有違反斷尾條款、保密條款,或是資方不願意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,應賠償之違約金數額為?

結論

讀者於被資遣時,常因勞動相關法令複雜、用語艱澀而難以理解法律規範,在沒有做好充足準備時被有錢請律師的資方欺負,導致原本應該獲得的權益落空,因此建議讀者遇到勞資糾紛時,先花小錢向律師諮詢,以保障自己的權益。潘穩中律師及鄭智仁律師,均有在國內大型法律事務所服務的經歷,熟悉勞動法令,並有處理勞資案件之豐富經驗,如有任何勞資案件處理需求,敬請不吝洽詢官方Line。

分享這篇文章: